你好 欢迎光临 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 (农讲所纪念馆) 官方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详细
画卷中的百年农讲所③ | 毛泽东画宝塔讲阶级
【发布时间】:2024-07-16 14:35:09 【类型】:新闻动态 【点击次数】:159

17717072795664246


第三期
在广州市中山四路42号一座古朴建筑门前,红色横匾上“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十几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1926年,毛泽东同志在这里主办了广州农讲所中规模最大、招生最多、影响最广的一届。作为第六届农讲所所长,他亲自编写《农民问题丛刊》,专题讲授《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课程,主办的农讲所扩大招生范围,广揽天下英才……
本期《画卷中的百年农讲所》,将走近《毛主席讲授〈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这一经典画作,回顾毛泽东同志在主办农讲所、推动农民运动开展中的各种积极探索。
 本期画作 

6222331593334877

名字 《毛主席讲授〈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作者  陈衍宁、汤小铭
材质  油画
创作时间  1972年  
尺寸  299cm×206cm
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藏
在《毛主席讲授〈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油画中,第六届农讲所所长毛泽东正在讲授《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他右手伸出三个手指,在比喻当时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他所讲授的内容,是毛泽东思想发展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著作,不仅为多种刊物所刊载,还作为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教材广为流传。

7ecbc7e9c809ccce4bf8957f08b7df6d.jpg

毛泽东提出36个下乡调查项目 带领学员奔赴农村实习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这一番提问,出自《毛泽东选集》开篇之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6年,在第六届农讲所的课堂上,毛泽东曾以这篇文章为讲义向学员授课,油画《毛主席讲授〈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呈现出这个课堂瞬间。
“农民头上三把刀,税多租重利息高……”曾流传于大革命时期的韶山民歌,道尽了当时农民备受压迫的命运。1925年,毛泽东在老家韶山开办20多所农民夜校,用民歌编写识字课本,向农民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这一年秋天,毛泽东赶赴广州担任第五届农讲所教员,其间,还在国立广东大学附中高中部授课,创办《政治周报》,发表多篇战斗杂文。

9885151265303049


复原后的所长办公室

1926年5月,毛泽东担任第六届农讲所所长。这届农讲所的举办地——番禺学宫,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在农讲所时期,原为学宫更衣室的大成门东耳房被用作所长办公室。如今,市民游客在此仍能一睹复原后的毛泽东的生活环境:办公桌椅、书柜、报刊架、木板床,床尾还放置一对竹箱。这对竹箱是毛泽东从家乡带来的,用来存放衣物、书刊。就在这个简单朴素的环境里,毛泽东备课、批改作业、编辑《农民问题丛刊》,和同志们一道探索中国农民运动的方向。
根据办学需要,毛泽东主办的这届农讲所对学员的政治思想觉悟、文化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决心于农民运动,并无他项异想;中学程度,文理通顺;年龄在18岁以上,28岁以下,身体强健无疾病;富勇敢奋斗精神。后来,因为报名踊跃,这届学员的招生人数由300人增至327人。
毛泽东十分重视发挥党团组织作用,请来中共党内较高级别的负责人作政治形势报告,吸收先进分子加入共产党、共青团组织,通过党团员的模范行动去影响群众。此外,为了培养学员的实践调查能力,毛泽东成立了13个农民问题研究会,罗列出调查租率、田赋等36个下乡调查项目,带领学员开展农村调查实习。
毛泽东把搜集到的国内外有关农运的重要文献、农讲所教员对农民问题的专题研究等汇编成《农民问题丛刊》,对指导和推动我国农民运动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1926年,在该丛刊序言中,毛泽东正式提出了“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的著名论断。

5771392180105347

《农民问题丛刊》

对于“集二十省区之学生于广州”的第六届农讲所,周恩来曾评价:“能看到革命的发展是走向农民的革命战争,能看到革命发展这个全局的,在我们党内的代表是毛泽东同志。他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进行农民土地问题的调查研究,出了20几种小册子。历届讲习所的学员后来分散到湖南、湖北和其他各地,发动了广大的农民运动。”
用亲自调查来的材料授课 课堂通俗易懂深受学员欢迎
农讲所纪念馆收藏着一份第六届农讲所课程表。从表中可见,这届农讲所课程有25门之多,内容涵盖农民问题的革命理论、中外历史和社会政治经济等,授课时长达到13周,共计252小时。
周恩来、彭湃、萧楚女、恽代英、阮啸仙……第六届农讲所教员阵容鼎盛,数量、质量均超过了前五届。这些教员有着出众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经验,他们讲授的课程紧密结合自身经验,如:彭湃讲授《海丰及东江农运状况》,李立三讲授《中国职工运动》,周恩来讲授《军事运动与农民运动》。
在这一届农讲所中,毛泽东除了担任所长,还主讲《中国农民问题》《农村教育》等课程,专题讲授《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其中,《中国农民问题》是所有课程中时间最长的,达23小时。收藏于农讲所纪念馆中的第六届农讲所学员周凯的听课笔记便记载了毛泽东讲授这门课程时的内容。他从人口、生产、革命力量、革命目的等多个方面,论证国民革命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农民问题,最后指出“为什么要进行国民革命?为了中国农民问题。农民问题解决了,其余的问题大部分可以解决。”
据第六届农讲所学员郭绍仪回忆,在讲授《农村教育》时,毛泽东说,要开展农民运动,领导他们进行革命斗争,必须和贫苦农民打成一片,和他们结成知心朋友。
毛泽东在讲课时常常采用他亲自调查得来的丰富材料和群众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形象生动,深受学员欢迎。第六届农讲所学员王首道回忆,毛泽东把当时的阶级压迫形象地比作一座多层的宝塔,一面讲一面就在黑板上画出来,指着宝塔说,“你们看,最下层是塔基,有工人、农民,还有小资产阶级,人数最多,受压迫和剥削最深,生活最苦;压在他们上面的一层,是地主阶级、买办阶级,人数不多;再上一层是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人数更少;最高一层是军阀;塔顶是帝国主义。”他说,只要大家齐心,团结起来,压在工农身上的几重大山就可推翻,“百姓齐,泰山移,何愁塔之不倒乎!”
大殿台阶上一张桌一壶茶讲课 龙眼树下与学员共谈农运
第六届农讲所拥有良好校风,离不开毛泽东的善于管理、严格要求。由于实行军事化管理制度,每天早上,军号一响,学员们换上戎装,到广场集合步操;列队、射击等训练课程样样不少;日间还需端坐课堂,聆听革命理论。毛泽东要求学员勤学苦练,上课认真听讲、做笔记,多看参考书,多思多问。此外,他还要求学员开展文娱活动。每逢周六晚举行文娱晚会,大家欢聚一堂,表演说快板、唱山歌等节目,氛围十分融洽。
尽管农讲所的学习、训练节奏紧张,但学员时常都能感受到毛泽东的关怀。第六届农讲所学员高布泽博回忆,上课时正值盛夏,为了让大家凉快点,有时会安排在院子里上课,“同学们就散坐在地上。在大成殿的前面摆上一张桌子,一套粗瓷茶壶茶碗,毛泽东就站在台阶上讲课。”如今,市民游客走在农讲所纪念馆中,就能看到一棵190多岁的龙眼树。过去,毛泽东经常与学员们聚在这棵龙眼树下,一边吃龙眼,一边听大家分享收获,了解农运情况。多位学员都曾提到毛泽东关心学员伙食,为了照顾南北方学员的不同饮食习惯,伙食分为吃面和吃大米两组。
作为所长,毛泽东处处以身作则。1926年6月23日,他带领农讲所师生参加广州各界纪念沙基惨案一周年示威游行,他走在队伍最前头并领喊口号。走到长堤时,狂风暴雨突然来袭,其他队伍纷纷到骑楼下避雨,农讲所师生则在毛泽东的带领下继续冒雨前进。
在悉心培养下,第六届农讲所涌现出一大批能文善武的革命人才。王首道等人开展农民运动,推动全国农村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周振汉、舒国藩等人参加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此外,还有学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与到建设工作中,并在各个历史时期作出贡献。
 第六届“之最” 
第六届农讲所是历届农讲所中
招生最多
影响最广
办学时间最长
 授课安排 
第六届农讲所授课时间为13周,共252小时,列课25门
军事训练时间为10周,上操128小时
学员的课外学习书籍多达31种
所长毛泽东
主讲
《中国农民问题》
《农村教育》
《地理》
专题讲授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列出36个下乡调查项目
租率田赋
主佃关系
抗粮情形
收集、记录民歌
……
出版刊物
《农民问题丛刊》
国家一级文物
1926年9月起出版
合计出版26种
农讲所纪念馆收藏1~18种、21~26种

3095159079884199


转载自 广州日报新花城

Copyright 2017-2020 www.gznj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粤ICP备18020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