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欢迎光临 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 (广州农讲所) 官方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详细
策展人手记 | 弦歌不辍——“红墙依旧”特展诞生记
【发布时间】:2023-12-19 15:11:38 【类型】:新闻动态 【点击次数】:419

编者按:为纪念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简称农讲所纪念馆)成立70周年,我们推出了“红墙依旧——我和农讲所的故事特展”。这是建馆以来,首个系统梳理农讲所纪念馆发展历史的展览。在2023年5月22日至9月22日的展期内,参观人数达663414人次,举办展览配套宣教活动38场次,参加活动人数1932人次,受到广泛好评。

5217128483656694

观众参观“红墙依旧”特展


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农讲所旧址古老的木棉树上,一群叽叽喳喳的鸟儿给农讲所大院带来了活力和生机。城市正在苏醒,农讲所纪念馆也打开大门,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13959134310370658

农讲所旧址里的一株木棉树(200余年树龄)


这是农讲所纪念馆最为平常的一天。

70年来,作为纪念馆的农讲所一如往常。其脉络肌理几乎未变,红墙黄瓦,绿树成荫,而周围早已沧海桑田,高楼林立,一派商厦繁荣之景。

70年来,人们早已习惯了中山四路上的农讲所纪念馆,好似一方大隐隐于市的净土,静静地矗立在那里,默默地陪伴着市民生活,见证着广州的城市发展。

农讲所人一代又一代,观众一批接着一批。

一直以来,我们对公众讲起农讲所教员学员的革命岁月,也谈番禺学宫的往来鸿儒,却鲜有提及纪念馆的峥嵘往事。1953年至2023年,似乎已经到了恰当的时间节点,这跨越70载的光阴故事,应该要有一个展览来梳理和诠释。

因此,“红墙依旧——我和农讲所的故事”应运而生。

一、 释题:何为“红墙依旧”

    春秋代序,物候常新。

    无论是古时的番禺学宫,近代的毛泽东同志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还是今天的农讲所纪念馆,彼时至此时,这一方红墙如故。

    今人能见古红墙,红墙也曾见古人。

    无论是负笈求学的读书人,谋救国之道的农讲所师生,还是上下求索的纪念馆建设者,亦或是传承文化的参观者,在红墙边穿梭

往来络绎不绝,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一古老建筑风雨不动安如山。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

    无论是番禺学宫承担培养士人的职能,农民运动讲习所“能上马击贼下马作露布”的育才目标,还是农讲所纪念馆紧扣时代脉搏

进行的红色文化教育,其教化功能延续至今六百余年不变,润物细无声。

    红墙,是红的墙,也是“很红”的墙。

    我们乐见并且常见此景:红墙内,徜徉于红色文化的人们在此瞻仰革命旧址、参观红色展览、参加文化宣讲、重温入党誓词,也

有热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游客,被充满古朴雅趣的建筑及灰塑、陶塑、砖雕等特色装饰艺术深深吸引;红墙外侧,农讲所大院亦是

游人如织,手持“长枪短炮”的摄影达人在树影婆娑的红墙边抢占最佳拍照点,身着传统服饰的姑娘姿态闲雅回眸一笑,一对对拍婚

纱照的新人笑靥如花,还有幸福的老人和孩童尽享温情,他们共同绘就了属于农讲所的最美日常。

    这是革命文化与传统文化兼具时代潮流的独特风景,亦是我们的荣光与责任所在。


973461588363674

3196246207633562

红墙内外游人如织

二、 展览框架的确定

    见人、见事、见精神,是这个展览的出发点。我们相信,每一个具体的个体,都有对历史最真实的触觉和感悟。每一个与农讲所

发生连接的人,或许都有一段独特的解读。

    因此,我们决心舍弃以博物馆业务如藏品征集、陈列展览、宣传教育等为分篇内容的常规馆史展结构,而以“我”的视角作为切

入点,呈现个人与农讲所的情感链接,展现农讲所发展历程。

首当其冲要明确“我”和“农讲所”的概念。展览不限于展示建馆70年历史,将叙事时间往前延伸。即“农讲所”不限于“农讲所

纪念馆”的概念,以馆舍的建设时间为起点,可往前追溯至番禺学宫时期。以不同时期“农讲所”的定义,确定不同主体的“我”。


11009097879105946

展览大纲专家论证会


1370年以来,她是番禺学宫,“我”是“负笈者”。

作为纪念馆馆舍的番禺学宫,是明清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学宫建筑,是广州现存的唯一学宫。学宫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经过历代不断修缮、扩建,格局不断变化。目前的建筑遗存,为清道光十五年(1835)重修而成。作为教化和培育士子的场所,无数学子曾经在番禺学宫留下足迹,为农讲所纪念馆历史增添了厚重的一笔。

1926年以来,她是毛泽东同志主办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我”是“革命者”。

为了培养农民运动的骨干,经共产党人提议,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在广州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自1924年7月至1926年9月,广州农讲所在共产党人的主持下,连续举办六届,培养了800多名学生。其中,由毛泽东任所长的第六届农讲所选址番禺学宫。按照实际斗争需要,农讲所曾提出能“上马击贼”,又能“下马作露布”的育才目标,即培养既能领导武装斗争,又能开展革命宣传的“农民运动之指导人材”。农讲所师生和千千万万的革命者一道,披荆斩棘,筚路蓝缕,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3年以来,她是农讲所纪念馆,“我”侧重于“建设者”。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这一革命旧址的修缮复原和宣传教育工作。1953年5月22日,农讲所纪念馆建馆,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最早成立的11家纪念馆之一,周恩来亲自题写馆名。1969年,在农讲所旧址西侧兴建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陈列馆(简称农讲所旧址陈列馆,今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初创时期的纪念馆建设者们,举办展览、征集文物、调查走访、开展研究、进行美术创作,一步一个脚印,默默耕耘,笃定前行,将农讲所纪念馆建设成为全国著名的红色地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她仍是农讲所纪念馆,“我”侧重于“传承者”。

2012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文物工作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文博事业发展令人瞩目。农讲所纪念馆迎来新发展机遇,“曲高”不再“和寡”,各项工作取得新成就。捐赠者慷慨献珍藏,更多“宝贝”落户农讲所纪念馆。博物馆志愿者成为城市新时尚,“红马甲”映衬“红色农讲所”。守护者以“绣花功夫”持续提升农讲所旧址及广场,馆内游人如织,无数文化传承者共同绘就了农讲所的“正当红”,真正让文物“活”起来,古建筑焕发新活力。


3559075294778007

观众参观“红墙依旧”特展


据此,我们确定了展览主框架,即以人物故事为主线、以馆舍功能变迁为副线,分为“负笈者——六经勤向窗前读”“革命者——能杀敌亦能草檄”“建设者——忆往昔峥嵘岁月”“传承者——看今朝逐梦同行”四部分,展示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人物群像陆续登上历史舞台后,与农讲所之间的故事。

展览紧扣“故事”,已故者的故事多从当事人回忆中寻找,因此,在选择具体的人物时,需兼具代表性并以留有回忆性文字的为主。在内容安排上,“负笈者”内容点到为止,“革命者”内容次略(因基本陈列已详细讲述农讲所历史),而以“建设者”和“传承者”为重点。

到这里,也许有读者会有疑问:作为馆史展览,为何不从1953年建馆讲起,而要从1370年开始呢?在策展初期,我们也面临着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连续性来讲农讲所纪念馆故事,就不可能理解番禺学宫,也不可能理解1926年农民运动讲习所的重要历史,更不可能理解一座革命类纪念馆的现实意义。唯有置身时间长河,方能讲清楚农讲所纪念馆的前世今生。

三、 多媒体展项的思考

    农讲所纪念馆临时展厅(大成殿)约400平方米,展线约100米,空间比较有限。且为古建筑,梁柱结构不能改变,展柜等设施设备也较为陈旧,形式设计无法像其他现代建筑里的博物馆展厅一样有发挥空间。如何在相对狭小的展厅内,让观众饶有兴致地观展,是我们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经过讨论,我们决定根据展览框架的四个部分设计相应的多媒体展项,以提高展览趣味性和观赏性。

    地图演变小视频

    第一部分制作了有关番禺学宫的地图演变小视频“凝固在时空上的诗篇——番禺学宫”。查阅不同时期的广州地区地图可以发现,从古时的番禺学宫到今天的农讲所纪念馆,在六百余年广州地图中,她从未缺席。物换星移几度秋,红墙绿瓦依旧,她逐渐成为广州的城市记忆,承载着数代广州人的情怀。我们希望观众观看小视频时,能够切身感受到时空在此重叠的意象。

    “农讲所日常vlog”动画

    第二部分将展览创意与互动多媒体相结合,制作1926年农讲所学生宿舍外景复原,并在场景中内嵌互动设备,观众可透过玻璃镜观看“农讲所日常vlog”。这是一组动画,可以看到当年农讲所学生在户外开展军事训练、课堂学习、膳堂用餐等场景,可沉浸式感受先辈们在革命年代的家国情怀。这项互动设备主要是针对中小学生设计的

5706564330778099

1926年农讲所学生宿舍外景复原场景


“建馆岁月”沙画 + 口述史互动屏幕

第三部分是展览重点,图文内容最多,主要是反映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农讲所纪念馆及农讲所旧址陈列馆建设、管理、修缮的珍贵档案、文献、手稿、图片资料等。绝大部分图片和资料为首次对外公开。因此,我们想把这部分内容以沙画形式简要展现出来,让观众在短时间内了解当年建馆概况,取名“建馆岁月”。由于观影座位有限,沙画播放时长定在5分钟以内,观众看完可以尽快离位。

同时,展览始终紧扣“讲故事”,设置口述史互动屏幕。我们邀请了黄振位、邓炳权、谢红兵、王小芸、洪霓、郑本、华萍、林席珍、冯曼萍、陈凤英、劳顺卿、黄碧玲等十余位党史专家和农讲所退休员工录制口述历史,以亲历者鲜活生动的真实记忆深情回顾与农讲所有关的往事,如讲解员代表广东省群众赴京为毛主席守灵、农讲所纪念馆接待美国总统尼克松参观等。许多未见于记载的生动故事在镜头前记录下来,而每一位在农讲所工作的前辈在讲述中流露出的骄傲和自豪更是令我们深深感动。

30077149549804562

口述史互动屏幕


展览开幕后,我们持续进行“我和农讲所故事”主题口述工作,陆续访问了农讲所纪念馆老专家陈登贵、江铁军和李肇炘等人,还与方淑仪、邱兰、荆永才等退休人员沟通联络,继续开展馆史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他们“退休不褪色”,十分慷慨地提供了许多有关农讲所纪念馆的老照片、门票、徽章等实物,进一步丰富了馆藏资料档案。

“我们这十年”视频

第四部分重点讲述2012年来的农讲所纪念馆发展历程。这部分主角是藏品捐赠者、志愿者、参观者,还有作为文物守护者的我们。考虑到展板面积有限,无法一一呈现这十年来的工作情况,决定制作“我们这十年”视频,重点回顾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农讲所人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方面做出的积极探索。视频还邀请在职人员出镜,讲述在农讲所纪念馆工作的感悟和收获。出镜时,大家多少觉得有点自己不够“历史”,似乎还没到谈体会的时候。但世事如此,“当时只道是寻常”,多少年后,这也将成为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

关于展品方面,我们从数千件馆藏中精选70件(套)展品,其中文物20件(套),重点展示农讲所纪念馆文物征集、陈列展览和宣传教育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保管部同仁重点推荐了一些此前从未展出过的文物,如我馆近年来征集的一批第六届农讲所学生使用过的珍贵文物,还有第五届农民运动讲习所章程、1960年至1961年广东省委小岛宾馆工作人员为毛泽东送饭用的竹提篮、1980年叶剑英视察广东时穿的衣服等。

16216116601413976

点交文物展品

值得一提的是,为丰富展览内容,密切农讲所念馆与市民群众的情感联系,我们还面向公众征集了一批农讲所主题美术作品,设置了“画里的农讲所”展项。许多绘画爱好者倾情创作和热情投稿,用不同的视角和笔触,为我们绘就了五彩斑斓的农讲所。

四、展览海报的诞生

展览海报是整个展览的点睛之笔,也是宣传重头戏。我们的展览设计田岸婷匠心巧思,在浏览了展览文本后,就确定了要根据展览四部分制作四幅副海报,另加一幅主海报的设计思路。

农讲所红墙宛如一幅展开的画卷,不同的主角以红墙为舞台,演绎着不同的故事。

作为海报背景的红墙,不能是普通角度。于是我们请来专业摄影老师,寻找最美红墙,发现与众不同的红墙之美。

背景是红墙,墙边的主角做什么呢,如何直观表达?紧扣展览主题,我们设计了“负笈者”“革命者”“建设者”和“传承者”的人物动作。墙边主角不是具象的人,而是影子。因此我们走进录影棚,当了一回模特。

37843298364102916

录影棚的模特照

海报上的字体当然也不能是常见字体,专门请了一位文德路的书法老师进行创作。

最美海报诚如是:

11470396760001568

主海报(设计:田岸婷)

6159546855496595

10729199882194673

6555987704568847

439884929164936



副海报(设计:田岸婷)

五、展览的配套活动


配合展览,微信公众号推出了“独家记忆”专栏,邀请大家讲述有关农讲所的故事。

每一位曾经在农讲所纪念馆奋斗过、工作过、参观过的人,都有关于这里的“独家记忆”。这些记忆像是一粒粒珍珠,串联成你我眼中不可替代的农讲所,它是鲜活的、生动的,也是流动的,生生不息、悠长延绵。

感恩大家的厚爱,目前已征集了多篇文章,包括党史专家曾庆榴、黎显衡、杨苗丽的文章,亦有烈士后人的倾情讲述,还有农讲所纪念馆退休干部及关心爱护农讲所的普通市民来稿。除已刊登的之外,其他文章也将陆续与大家见面。

与此同时,宣教部同仁策划了“我为农讲所添色彩”“画中风华”“红旗手进新农村”等系列展览配套的青少年研学活动,进一步扩大了展览的影响力。


34015020450220813

“画中风华”青少年研学活动


从展览策划到编写提纲、展品选择、形式设计、布展,到开幕式筹备,再到配套活动策划,以及每一场讲解接待,离不开全馆上下的努力,也离不开许多关爱农讲所纪念馆的专家前辈及热心市民的帮助,谨在此致以最衷心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14824975943123775

2023年5月22日,农讲所纪念馆建馆七十周年暨“红墙依旧——我和农讲所的故事”特展开幕式

嘉宾合影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要问有没有遗憾?当然有。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农讲所纪念馆进行美术创作的画家还没来得及访问,馆史故事尚有发掘空间,限于展厅条件,还有创意无法实现,离打造沉浸式展览的目标仍有距离等等,权且留待下次再长进吧。

路漫漫,我们将踏歌而行,将农讲所承载的厚重文化延绵不绝地传承下去,且行且思,一往无前!




Copyright 2017-2020 www.gznj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粤ICP备18020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