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欢迎光临 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 (农讲所纪念馆) 官方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详细
展览 | 【专题介绍之一】一百年前,全国第一家农民运动讲习所在广州开办!
【发布时间】:2024-10-09 10:28:06 【类型】:新闻动态 【点击次数】:720

编 者 按


红墙绿瓦,春风夏雨。百年前,广州农讲所深入研究农民运动的理论,为中国革命持续输送了大批农民运动干部,为革命事业的胜利增砖添瓦。农讲所在广州创办时,时局虽然动荡不安,但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志向于农民运动的热血青年前来。他们为了革命,前仆后继,舍生忘死。如今,战火纷飞的年代虽已远去,但这段为理想奋斗、激情澎湃的岁月却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2024年7月3日是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创办一百周年。当天,在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指导下,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以下简称农讲所纪念馆)联合广东省档案馆、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武汉革命博物馆等 25 家单位共同打造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创办 100 周年原创专题展览“农讲所和她的时代”正式开幕。


展览首次系统梳理了大革命时期全国各地 100余座农讲所的开办情况,展示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农民问题和中国革命的重要探索。展览自6月23日预展以来,得到观众的广泛关注和欢迎。即日起,我们将推出系列展览专题文章,和大家一起走进“农讲所和她的时代”,沿着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光辉足迹,感受农讲所师生“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忠诚与担当。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致敬农讲所的师生们!

6727896664077535

“农讲所和她的时代”展览海报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简称农讲所),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培养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从1924年7月至1926年9月,共举办了6届,培养农运干部800多名,分到全国各地发动群众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对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它在中国革命史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农民运动之火从这里点燃

——广州农讲所的创办经过


农讲所是在国共合作形成与农民运动发展的形势下兴办的。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并通过了以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国民革命为主要内容的《农民问题决议案》。


9300206374163396

中共三大通过的《农民问题决议案》


为适应国民革命运动发展的需要,1923年10月25日,国民党改组特别会议在广州举行。12月25日中共中央要求全体共产党员积极参加国民党改组工作。



564538916959193

1923年11月,孙中山正式发表《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在共产国际代表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广州、北京、上海、武汉等地国民党的改组工作迅速开展。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由孙中山主持,参会人员包括李大钊、谭平山、林祖涵(林伯渠)、毛泽东、李立三等,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此次大会通过的宣言和章程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发展农民运动需要大量干部去宣传和组织,因此开办农讲所的问题也提到国共两党的议事日程上来。开办农讲所的建议及方案,是共产党人彭湃提出的。彭湃当时担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广东区委第二届执行委员会的农工委员。他根据自己领导海陆丰及东江农民运动的经验,感到要把农运推向新阶段,必须培养一大批既能吃苦耐劳又有革命才干的农运干部。因此,他提议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办农讲所的建议得到了孙中山、廖仲恺等国民党人的支持。1924年6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召开第39次会议,审查、通过了彭湃为农民部制订的《农民运动第一步实施方案》,决定设立农民运动讲习所。经费及所址均由国民党中央拨给。



微信图片_20241009095803.jpg

《中国国民党周刊》刊

《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录》



中国农讲所的母校

——广州农讲所概况



农讲所的名称前后详略不同:第一至五届统称“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六届称为“中国国民党农民运动讲习所”。


【所址】

农讲所有三个所址:第一、二届在越秀南路53号惠州会馆(今广州市越秀区越秀南路89号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当时是国民党中央党部所在地;第三、四、五届在东皋大道1号(今广州市越秀区东皋大道礼兴街6号广州市越秀区廉洁文化教育馆),是没收反动商团头目陈恭受的私房作为所址;第六届在惠爱东路番禺学宫(今中山四路42号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


微信图片_20241009095809.jpg

广州第一、二届农讲所旧址——惠州会馆

(今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

微信图片_20241009095813.jpg

广州第三至五届农讲所旧址——广东省农民协会旧址

(今广州越秀区廉洁文化教育馆)

微信图片_20241009095817.jpg

广州第六届农讲所旧址——番禺学宫

(今农讲所纪念馆)


【主持人】

农讲所的主持人:第一至五届称为主任,第六届称为所长,全部是共产党人。他们在国共两党中及农运组织里都兼有重要职务:

第一、五届主任彭湃,广东海丰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早期农民运动领导人。担任农讲所主任及教员期间,曾先后担任广东省农民协会执行委员会常委、副委员长,中共广东区委委员,中国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秘书,广东省农民协会常务委员,国民党广东省党部农民部长等职。1929年因叛徒出卖,在上海被国民党逮捕杀害。

微信图片_20241009095820.jpg

彭湃(1896—1929)


第二届主任罗琦园,广东番禺人,广东农民运动领导人之一。担任农讲所主任及教员期间,曾先后担任中共广东区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共广东区委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秘书等职。1931年因叛党被开除党籍。

微信图片_20241009095823.jpg

罗绮园(1894—1931)




第三届主任阮啸仙,广东河源人,广东地区青年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是中共早期农民运动的重要领导者。担任农讲所主任及教员期间,曾先后担任社会主义青年团广东区委书记,中共广东区委委员、中共广东区委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农民协会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1935年在赣南战斗中牺牲。

微信图片_20241009095827.jpg

阮啸仙(1897—1935)


第四届主任谭植棠,广东高明人,中国共产党广东党组织的创建者和早期领导者之一。担任农讲所主任及教员期间,曾先后任中共广东区委国民运动委员会书记、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组织干事、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委员等职,同时负责农民运动和统一展线工作。1952年病故。

微信图片_20241009095830.jpg

谭植棠(1893—1952)


第六届所长毛泽东,湖南湘潭人,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奠基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是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伟大国际主义者。担任农讲所所长及教员期间,先后在中国共产党内任中央局秘书兼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委员,在国民党内担任候补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中央农民部农民运动委员会委员等职。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微信图片_20241009095834.jpg

毛泽东(1893—1976)


【教员】

广州农讲所的教员多系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或学者,绝大多数是兼职的。历届教员除第六届有详细记载外,其他各届很少记载。我们从史料、回忆录和调查材料了解到一部分或大部分教员名单:

第一届教员有彭湃、谭平山、阮啸仙、罗琦园、鲍罗庭、佛朗克、加伦等;孙中山、廖仲恺曾来所讲演。

第二届教员有罗琦园、谭平山、阮啸仙、彭湃等。

第三届教员有阮啸仙、廖仲恺、陈延年、彭湃、谭植棠、邓植仪、唐澍、鲍罗庭、马马也夫、加伦等。

第四届教员有谭植棠、阮啸仙、彭湃、唐澍、赵自选等。

第五届教员有彭湃、毛泽东、罗琦园、阮啸仙、谭平山、鲍罗庭、马马也夫等。

第六届教员毛泽东、周恩来、李立三、彭湃、恽代英、萧楚女、张秋人、安体诚、周其鉴、赵自选、罗琦园、彭述之、于树德、韦义光、蒲良柱、黄焯华、李一纯、毛宪、陈启修、陈其瑗、甘乃光、陈公博等;陆沉为教务主任,彭公达为中共广州农讲所支部书记;阮啸仙、邓中夏、郭沫若、谭平山、何香凝等曾来所作报告或讲演。

 

【学生】

广州农讲所的学生,有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国民党员、农民协会会员、进步学生,有一部分原来就是工农青运动的积极分子。他们几乎都是由各地共产党和青年团组织选拔而来的。第六届农讲所,共产党更加注意选派党团员和进步青年来所学习。北方学生多系共产党组织选送,南方学生也然。学生入学一般都须考试(笔试或口试)。


入学条件前后略有不同。前四届“不限中学卒业,凡农民协会会员,或佃农子弟均一律录取”;第五届则规定“年龄在十八岁以上,二十八岁以下,身体强壮,勤敏忠实,无恶劣嗜好,在中学毕业及有相当之程度者,始能合格”;第六届明确规定了四项入学条件:“1、决心于农民运动,并无他项异想;2、中学程度,文理通顺;3、年龄十八以上,二十八以下,身体强健无疾病;4、富勇敢奋斗精神。”


随着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农讲所的规模愈来愈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省籍分布愈来愈广:

第一届入学38名,毕业33名,皆广东籍。

第二届入学225名,毕业142名,皆广东籍。

第三届入学128名,除2名广西籍、1名四川籍,余皆广东籍;毕业114名,皆广东籍。

第四届入学(正取生)98名,毕业51名,其中广东籍92名,湖南籍4名,广西籍2名;另有旁听生25名,其中广东籍18名,湖南籍7名,全部毕业。

第五届入学114名,来自8个省,其中湖南44名,广东41名,江西4名,广西6名,湖北7名,山东7名,安徽2名,福建2名(另一名不明)。全部毕业。

第六届入学327名,来自20个省区,其中直隶(河北)22名,山东23名,河南29名,热河4名,察哈尔5名,绥远8名,陕西16名,四川25名,湖北27名,湖南36名,江西22名,安徽15名,江苏10名,福建16名,广东2名,广西40名,云南10名,贵州1名,奉天2名,浙江5名。毕业318名。

 

【办学时长】

广州农讲所是培训农民运动干部的短期速成学校,它受政治局面的制约和斗争形势的影响,根据革命工作的需要,各届培训时间有短有长,最短一个多月,最长四个多月,总的趋势是越靠后时间越长:

第一届1924年7月3日开学,8月21日举行毕业典礼。

第二届1924年8月21日开学,10月30日毕业。

第三届1925年1月1日开学,4月1日毕业。

第四届1925年5月1日开学,17日正式上课。至6月4日,农讲所鉴于军阀刘震寰、杨希闵即将叛乱,局势紧张,遂将全体学生派回原籍指导农民斗争。广东革命政府调回东征军平息刘、杨叛乱之后,7月1日恢复上课,9月1日毕业。

第五届1925年9月14日开始上课,12月8日举行毕业礼。

第六届1926年5月3日开学,9月11日举行毕业试。


微信图片_20241009095838.jpg

第五届农讲所学生毕业合影。第2排左起12为彭湃。


【党团组织】

历届广州农讲所都建立了共产党和青年团的基层组织,以原有党团员为基础,成立党支部(或党小组)、团支部(或团小组),积极开展组织活动,每周至少过一次组织生活,汇报思想,讨论吸收党团员,邀请瞿秋白、陈延年、谭平山、恽代英、阮啸仙等党团员领导干部作政治时事报告,研究如何做群众工作和如何起模范带头作用等问题,加强党对学校的领导。




红色火种生生不息

  ——农讲所的教学活动


广州农讲所是中国第一所培训农民运动干部的新型的革命学校,其主要特点是系统的理论教育同实践活动相统一。


一、 教授革命理论

农讲所的课程,初时10多门,后来增至25门(加上军事训练共26门),始终把以农民问题为中心的革命理论作为主课。课程分为六大类:一是关于农民运动的理论及方法;二是关于中国国民革命的基础知识;三是关于国民党的主义;四是关于宣传训练;五是军事训练;六是农民运动见习。


此外,农讲所还还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入门》、《工钱劳动与资本》、《共产主义ABC》等革命著作。我们从学生笔记和回忆录中看到,农讲所的理论教育不仅有系统性,而且绝大多数教员讲课深入浅出、形象生动,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微信图片_20241009095855.jpg

第一至五届农讲所教授科目


微信图片_20241009095858.jpg

第六届农讲所开设25门课程,内容涵盖农民问题的革命理论、中外历史和社会政治经济等。共计252个小时


二、 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

为培养既守革命纪律又懂武装斗争的农民运动干部,农讲所实行军事管理制度,学生过着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军事化生活,出操、集会、上下课、吃饭、睡觉、起床等,都以吹号为令,训练非常严格。各届视学生人数之多寡,按军事编制编为总队、中队、区队、小队、分队或连、排、班等。


农讲所的军事训练,在课时安排上,占有相当的比列。第一届办学仅一个多月,到黄埔军校军训十天;第二、三届学生均编成农民自卫军,集中时间操练;第四届上午军训,下午上课;第五届到石井兵工厂参观并练习实弹射击;第六届军训时间占全课程的三分之一。


通过军训,学生掌握了立正、稍息、托枪放枪、卧倒跃进、利用地形地物、潜伏隐藏、夜间演习、班排进攻、野外演习、实弹射击、指挥作战等军事知识和动作,为当时的武装自卫和后来的武装起义打下了基础。


微信图片_20241009095900.jpg

第一届农讲所学生军事训练课程表


三、参加农运实习和现实斗争

农讲所十分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校内外参加农运实习和现实斗争。


在校内组织各种学生团体,进行自我教育,探讨如何开展农民运动等革命问题。如第三届“依照农民协会章程组织假设县农民协会,名曰模范县,以学生地理上关系及言语不同,而分为若干区、若干乡,组织各级农民协会,使学生实习团体生活,并讨论各自地方农民问题。”并设有各种讨论会、音乐会、技击团、园艺部、学生俱乐部,举办英雄模范人物事迹展览。第四届学生每夜都进行假设各级农民协会的练习。第五届组织学生自治会,以锻炼学生自治能力及养成有组织有纪律之最革命的战斗员为宗旨。第六届把学生按省籍编成十三个“农民问题研究会”,每一研究会推举干事一人、书记一至八人主持其事。


各研究会每周开会一至二次,专门研究本地区实际的农民问题。并拟出三十六个调查项目。学生通过调查研究,不仅提高了分析、综合能力,而且有一部分研究成果被收入《农民问题丛刊》中,供全国农运干部参考。


微信图片_20241009095904.jpg

第六届农讲所学生拟定的36个调查项目


到农村参加农民运动实习,是农讲所学生的必修课:

第一届“学生除正式授课外,最注意于所外活动,凡星期日须有农村运动实习,······又有农民党员联欢大会之组织,市郊农民协会之成立,及东西南北四郊之实际调查与宣传组织。”

第二届学生到韶关城郊向农民调查和宣传。

第三届派出武装考察团赴海丰县考察农民运动,沿途进行演讲宣传锻炼。

第四届在开学时适逢广东全省农民协会在广州开成立大会,农讲所则推迟上课,让全体新生到会旁听,以增加感性知识;星期日则往市郊实习。

第五届学生参加曲江县农民协会成立大会并到该县农村演说。

第六届全体学生到广东省第二次全省农民代表大会旁听;部分学生到韶州(曲江)实习;全体学生赴海丰县实习,历时二星期,考察农会组织,学习斗争方法,增强从事农民运动的决心。


历届农讲所学生除参加农运实习外,还参加其他的现实斗争:

第一届农讲所全体学生于1924年7月发出《敬告农民书(二)——打倒帝国资本主义》,号召农民赶快“联合起来,组织农民自卫军,同工人们团结一线向前猛攻!打倒帝国资本主义!!”

第二届农讲所学生1924年秋参加了对付商团叛乱的斗争,全部男生编为农民自卫军,移驻省署,保卫革命政府,随后赴韶关,为准备北伐做宣传工作。

第三届农讲所学生走上街头为革命军东征作宣传工作。

第四届农讲所学生参加了平息刘、杨军阀叛乱的斗争。

第五届农讲所开展苏俄革命成功八周年纪念活动,除在所内举行纪念会外,还分派学生到各处演讲。

第六届农讲所学生参加社会活动最多,先后参加了“五四”运动纪念会、马克思诞辰一〇七周年纪念大会、援助英国工人大罢工大会、纪念“六二三”沙基惨案一周年反帝示威游行、北伐誓师大会等活动。


农讲所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农运实习和社会活动,既促进了国民革命,又教育了学生,使他们在实际斗争中提高了政治思想觉悟和独立工作能力,毕业后成为出色的农运干部。


广州农讲所这短期培训干部的学校办学非常成功,有几条主要办学经验值得后人借鉴:

1、根据工作需要确定培养目标;

2、围绕培育目标规定入学条件;

3、聘请经验丰富者任教,既讲授基础理论知识,又传授工作方法;

4、让学生参加现实斗争,把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放于一切工作的首位;

5、理论联系实际,开展调查研究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6、严格的规章和良好的校风。




木棉树下星火燎原

——农讲所的作用及影响


广州农讲所培养了大批的革命干部,是中国农民运动史上的伟大创举。它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作用重大,影响深远。


一、发展党团组织,壮大革命力量。

农讲所毕业生大部分是共产党员或青年团员;一部分是国民党员;还有相当一部分既是共产党员,又是国民党员。他们担任各地党团组织的负责人,积极建立和发展党团基层组织。在国共合作阶段,既发展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又发展国民党员,迅速壮大革命力量。


二、建立农运机构,领导农民斗争。

农讲所学生结业后,除少数人从事工、青、妇、军等运动外,绝大多数人担任各级农民运动特派员,奔赴各地领导农民成立农民协会,建立农民自卫军,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有力地促进了国民革命。


三、举办地方性农讲所,培训农运骨干。

广州农讲所是中国农运史上的伟大创举,一诞生就显示出强大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在它的影响下,各地区纷纷仿办农讲所。据不完全统计,1925年至1928年间,广东、湖北、福建、湖南、江西、陕西、广西、四川等省先后举办了100多个农讲所或农训班。广州农讲所的师生,有许多人直接参加举办各地农讲所或农训班的活动。


微信图片_20241009095908.jpg

全国各地农讲所概览图


四、参加东征南讨,支持北伐战争。

农讲所的学生大力支持国共合作的革命战争,有的直接参加东征、南讨和北伐,有的在各地发动群众支援革命军。


五、发动武装起义,进行革命战争。

1927年夏秋间,以蒋介石、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先后发动反革命政变,疯狂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原农讲所的师生,一部分被杀害了,一部分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紧急关头参加领导各地的武装起义和长期的革命战争,为夺取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如中共党史上著名的三大起义,如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都有农讲所师生参加。农讲所培育的学生,不仅在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时期和艰难的土地革命战争前期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且很多人经历过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约三分之一的人牺牲在刑场上和战场上。幸存至建国后的学生,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统一祖国大业积极工作。因此广州农讲所以伟大的历史功勋载入史册。


微信图片_20241009095911.png

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今貌


1953年3月,在广州市政府的领导下,修建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筹备委员会成立。10月,周总理办公室转来周恩来为农讲所旧址的题字“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据此,馆名定为: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随后按照农讲所的旧貌进行修缮,并于1956年正式对外开放。现纪念馆是人们瞻仰参观的爱国教育基地,也是广州这座城市独具古韵气息的红色旅游胜地。


微信图片_20241009095916.png




Copyright 2017-2020 www.gznj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粤ICP备18020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