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欢迎光临 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 (农讲所纪念馆) 官方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详细
展览 |【专题介绍之三】西北星火:大革命时期的陕西农讲所
【发布时间】:2024-10-09 10:57:06 【类型】:新闻动态 【点击次数】:322

陕西是大革命时期全国农民运动最活跃的省份之一。1926年9月至10月,16名陕西籍广州第六届农讲所学员毕业后陆续返回家乡,组建农民协会,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农运骨干,有力推动了农民运动发展,为革命斗争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不远千里,奔赴广州


1921年7月,陕西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魏野畴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陕西华县咸林中学担任教务主任。在教务工作中,他坚持改革旧的教育制度,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同时聘请一批学识渊博、思想进步的知名人士进校任课。不仅如此,学校还成立了学生进步组织——青年励志社,组织成员学习革命理论、阅读进步书刊,使咸林中学的学风、校风焕然一新,华县也成为陕西新文化中心之一。1923年初,魏野畴经李大钊、刘天章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春,魏野畴到陕北榆林中学任教,更加致力于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


魏野畴.jpg

陕西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魏野畴


咸林中学.jpg

咸林中学


16名陕西籍广州第六届农讲所学员中,很多人正是在魏野畴的影响下走上了革命道路。渭南籍农讲所学员郭树藩、李秀实、李维屏、苏仕倜、张克敏均来自咸林中学,李维屏、杜松寿、霍世杰是魏野畴的学生,其他学员也深受魏野畴革命思想影响。


1926年1月,魏野畴等人代表国民党陕西临时省党部,出席了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并会见了毛泽东、周恩来、彭湃等人。会后,魏野畴赴北京,在中共北方区委的协助下,在北京、天津学习的陕西籍学生中选派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到广州学习。16名陕西籍广州第六届农讲所学员中,14名来自北京、天津各校,1名来自上海大学,还有1名从黄埔军校转入。按照原计划,这些学员应进入黄埔军校接受训练,但因“中山舰事件”,学员们转入毛泽东主办的广州第六届农讲所学习。


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合影.jpg

1926年,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合影


由北京乘火车到天津,再从天津乘船到上海,后又换船前往广州,学员们历经艰辛、不远千里,于1926年4月到达农讲所,开启为期4个月的学习生活。在农讲所期间,学员们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提升思想认识,奔赴各地开展农运实践、积累工作经验,为之后领导农民运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杜松寿回忆广州农讲所.jpg
刘友珊回忆广州农讲所.jpg


左:1951年杜松寿回忆毛主席在广州农讲所的生活

右:20世纪80年代刘友珊回忆第六届广州农讲所学习生活


微信图片_20241009105323.jpg

广州第六届农讲所陕西籍学员基本情况


开展农运,点燃星火


1926年9月,广州第六届农讲所结业。10月,国民党中央农民部驻陕办事处成立,中共党员亢心栽任主任。16名农讲所学员回陕时党组织的指示是:接受地方党组织领导,组织农民协会,根据当地情况吸收海陆丰经验,把斗争和农民利益结合起来,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团结中农。根据该指示,陕西籍农讲所学员回到各地,创办地方性农讲所,培养农运骨干。


《毛泽东致中央农民部陈克文函》.png

毛泽东写给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秘书陈克文的函,

推荐农民部陕西办事处特别委员会委员人选并

亢维恪(亢心栽)为书记。


1. 华县农民运动讲习所

从广州农讲所毕业后,杜松寿、乔国桢、霍世杰、王述绩来到华县。杜松寿、王述绩在华县县立高等小学,霍世杰在高塘小学当教员,一边教书,一边秘密从事党的工作。


1926年底,华县农民运动动员大会召开,上千农民参加。杜松寿向参会者介绍了广东海陆丰地区彭湃领导的农民运动情况及打倒土豪劣绅的经验,号召农民组织起来,打倒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建立农民协会。这次大会赢得华县人民群众的拥护,为进一步发动全县农民运动开辟了道路。


杜松寿.jpg

杜松寿(1906—1991),陕西华县人,广州第六届农讲所毕业生。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农讲所毕业后回陕西开展农运,曾任华县农协委员长、共青团华县县委书记、长安中心县委负责人、陕西省农协秘书长等职,并在西安中山学院农运班担任政治主任,教授农民运动课程。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文改委工作,是中国知名的文字专家。


1926年12月中下旬,华县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在县立高等小学召开,全县百余名农民代表及县政府代表参加,杜松寿主讲。杜松寿指出,农民协会的组织纲领是废除一切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农民与工人应建立联盟关系,发展革命的统一战线,与反动势力进行斗争。


会议决定成立华县农民运动讲习所,培训基层农民协会干部,领导基层农民协会工作。讲习所由共产党员霍世杰和乔国桢分任正、副主任。各里(民国初期的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现在的村)选派两名具有高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进步青年,共90人参训。课程设有“社会发展史”“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青年平民读本”等,同时由霍世杰在县立高等小学操场进行军事训练。学员培训40天后毕业,返回各里担任农民协会指导员。


乔国桢.jpg

乔国桢(1907—1945),陕西佳县人,广州第六届农讲所毕业生。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返回陕西开展农运,曾任华县农民运动讲习所主任、国民党省党部农民部渭北区办事处负责人、中共陕甘区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等职,长期在陕甘津地区从事地下活动。一生七次被捕、八年坐牢。1942年在新疆被军阀盛世才逮捕,1945年7月在狱中病逝。


霍世杰.jpg

霍世杰(1902—1934),陕西绥德人,广州第六届农讲所毕业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赴广州黄埔军校学习,1926年转入广州第六届农讲所。毕业后返回陕西开展农运,1928年参加渭华起义。曾任华县农民运动讲习所副主任、陕西省农民协会执委会候补委员、中共绥西工委书记等职。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带病坚持斗争,1934年在绥远病逝。


1927年3月初,千余人在华县县立高等小学召开大会,成立县农民协会,选举产生以杜松寿、王述绩等7人组成的领导机构,杜松寿任农协委员长。5月28日,华县农民协会在党组织的领导下,驱逐了贪官县长叶振本,彰显了农民协会的强大力量。


(无水印)1927年5月28日,华县农民协会驱逐反动县长叶振本大会会场 (1).jpg

1927年5月28日

华县农民协会驱逐贪官县长叶振本大会会场


2.三原县农民运动讲习所

1927年1月,马致远和乔国桢、严木三担任了国民党陕西省党部农民部渭北办事处负责人,组织领导三原、泾阳、富平、蒲城、高陵、耀县的农民运动。为了培养农民协会的基层组织骨干,渭北办事处在共产党员史可轩支持下,在三原渭北中学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选拔了三原、高陵等县从事农民运动的小学教师,区、村农民协会的骨干100余人参加学习。魏野畴、庞诚斋、乔国祯、马致远、马文宪等人担任教员,宣传党的政策,组织学员进行军事训练,还到已建立农会的地方现场学习取经。


经过学习,提高了学员从事工作的实际能力,为渭北农民运动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干部。据1927年9月26日中共陕西省委召开的第一次扩大会议《党务报告》统计,三原县共有区协6处、村协151处,会员约12000人,是陕西农民运动开展得最好的7个县之一。


马致远.jpg

马致远(1902—1980),陕西蒲城人,广州第六届农讲所毕业生。在农讲所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回陕西从事农运工作,组织开办三原县农民运动讲习所,曾任国民党陕西省党部农民部渭北办事处负责人、陕西省农民协会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组织部长、中共长安县委组织部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主要从事文化教育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曾任陕西省图书馆主任、蒲城县文化馆馆长、县政协副主席等职。


三原南郊中学 (1).jpg

三原县农民运动讲习所举办地(今三原县南郊中学)


3. 长安县农民运动讲习班

1927年1月2日,长安县举行全县农民代表大会,会议决定成立长安县农民协会筹备委员会,发展农民组织,并决定开办农民运动讲习班,以作为本县农民运动的基础。



《长安县农民运动讲习班不日开学》

(原载1927年1月16日《陕西国民日报》),介绍长安县农民运动讲习班基本情况。

-

1927年1月16日《陕西国民日报》刊《长安县农民运动讲习班不日开学》.jpg


1月21日,长安县农民运动讲习班在长安县第一中学正式开学,刘友珊任班主任。讲习班课程包括“农民运动须知”“国民革命概论”“帝国主义”“革命歌曲”“社会主义”“国民党史”“讲演术”“宣传煽动问题”“进化史”等。学员主要为农运积极分子,也有少数小学教师。任课和作过报告的共产党人有刘伯坚、魏野畴、杨明轩、潘自力、张含辉、李子洲、亢心栽、王子休等人。学习时间原定3个月,两个月后,因课程提前结束,学员后期转入西安中山军事学院继续学习。


刘友珊.jpg

刘友珊(1904—1994),陕西蒲城人,广州第六届农讲所毕业生。在农讲所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返回陕西从事农运工作,1927年主办长安县农民运动讲习班。1932年后,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仍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41年参加中条山战役。1948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蒲城县副县长、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


在刘友珊主办长安县农民运动讲习所同一时期,国民党陕西省党部农民部设立西安、渭北、陕东三个农民办事处,委派专人负责指导,其中西安区办事处由刘友珊、陈嘉惠、郗天皙负责,工作范围包括长安、临潼、蓝田、户县、咸阳五县。长安县农民运动讲习班的举办,对长安及周边地区的农民运动发挥了重要作用。

 

4.西安中山学院农民运动班

1926年11月,被军阀刘镇华围困8个月的西安城解围。因经费人才紧张,西北大学学生数量锐减,已无法继续办学。此时,西安革命形势迅猛发展,急需大批革命政治工作人才。1927年1月,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部在苏联顾问和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左派的倡议下,决定改组西北大学,筹办西安中山学院,并委派共产党员刘含初、赵葆华、李子洲组成委员会,负责筹备工作。


西安中山学院旧图.jpg

西安中山学院旧图


在刘含初等人的积极筹备下,西安中山学院于2月15日宣告成立,学院以“培养指导农民运动,妇女运动,办理党务和军政人才”为宗旨。首批招收军事政治、农民运动、组党三个班,并于2月下旬相继开课。3月6日,中山学院领导机构——中山学院委员会成立,刘含初任委员长。同时,学院决定增开妇女运动班和行政人员养成班,为妇女运动和各级行政部门培养人才。 


3月20日,中山学院决定再定期招农民运动班学员100名。在已有的学习班中,以农民运动班的人数最多,广州第六届农讲所学员冯文江、杜松寿担任农民运动班班主任和政治主任,广州第六届农讲所学员亢心栽担任农民运动班兼职教员。


亢心栽.jpg

亢心栽(1905—1978),陕西蒲城人,广州第六届农讲所毕业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农讲所毕业后返回陕西从事农运工作,大革命失败后进入教育界。曾任西安中山学院农民运动班兼职教员、国民党中央农民部驻陕西办事处主任、陕西省农民协会常务委员兼宣传部长、中共陕甘区委委员兼农民部部长、杨虎城秘书等职。194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西安市政协副主席、民盟西北总支部委员等职。


中山学院的学习内容包括“孙文主义”“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不平等条约及关税问题”“中国经济状况”“世界经济状况”“革命史”“操场教练”“野外实习”“典范令摘要”等共同科目。此外,各班还设置各自的特殊学习科目,如农民运动班开设“农民问题”“农民运动须知”“全国农民运动概况”“农民教育”等。


中山学院实行军事化管理,吃饭前、上课前、操练前都要唱歌,因此,读书声、操练声、唱歌声此起彼伏,校园内充满了团结、活泼的革命气氛。学员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群众集会,在火热的斗争和社会生活中学习知识,为开展革命工作打下了基础。


刘鸿翥:《西安中山学院》 180cmx180cm 中国画 2021年.jpg



《西安中山学院》

刘鸿翥,2021年

-



中山学院先后共招收学员900多人,学制4个月,学习期满后,学员被分配到党、政、军各部门工作,农民运动班学员由国民党陕西省党部农民部分配到各地农村,发动并指导农民运动。


1927年6月,冯玉祥追随蒋介石,叛变革命。由于政治形势恶化,西安中山学院于7月中旬停办,结束办学历程。

 

回顾历史,大革命时期陕西农民运动的发展,离不开陕西各地农讲所或农运班的作用,而这些农讲所或农运班的主要负责人都曾是广州农讲所的学员,这凸显了大革命时期广州农讲所作为各地农讲所“母校”的地位,彰显了广州农讲所作为“农民运动摇篮”的重要作用。



资料来源: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西安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西安文史资料》第1辑,西安市总工会机关出版,1981年版。

[2]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大革命时期的陕西地区农民运动》,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3] 共青团陕西省委员会、陕西省文物事业管理局编:《伟业胜迹——陕西革命纪念地介绍》,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 中共渭南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渭南历史人物传》第一卷,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 渭南市委宣传部公众号“渭南宣传”:《红色华州:成立华县农民协会》,2021年06月01日。



Copyright 2017-2020 www.gznj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粤ICP备18020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