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3年10月18日深夜,广西东兰县城外,一支声势浩大的农民武装高举大刀长矛,逼近县城。这支队伍的领导者是一位身材魁梧,却透着一身书卷气的壮族青年,周围的人都亲切地称他为“拔哥”。他就是当时与毛泽东、彭湃齐名的中国早期农民运动三大领袖之一,被誉为“广西农民运动先驱”的韦拔群。 经过一昼夜激战,农军最终占领县城,东兰首次获得了解放。韦拔群的名字很快传开,轰动了整个广西。一时间,右江两岸、红水河畔到处传唱着“要想过河搭桥过,要想革命找拔哥”的革命山歌。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拉开了国共合作的序幕。国共合作的实现极大地推动了广东地区农民运动的发展。为培养农民运动骨干,在共产党的倡议和推动下,1924年7月,在广州开办了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消息传来,韦拔群当即决定去广州,为东兰农民运动找到出路,打开局面。 1925年1月,韦拔群到达广州,进入第三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在广州农讲所,韦拔群结识了彭湃、陈延年等一大批优秀的共产党员。韦拔群的思想有了质的飞跃,他开始了向一名共产主义者的转变。 1925年3月,韦拔群回到广西开展农运工作。为培养更多掌握革命理论和农运经验的革命骨干,韦拔群决定仿效广州农讲所的办学模式,在东兰也开办一所农民运动讲习所。 1925年11月1日,276名来自东兰、凤山、百色等右江地区11个县的壮、瑶、汉各族农运积极分子齐聚北帝岩,在五篆区善学乡的北帝岩(1930年张云逸来视察时,改名为列宁岩),参加由韦拔群组织的第一届东兰农民运动讲习所(简称东兰农讲所),韦拔群任主任,陈伯民任管理员。 韦拔群(1894—1932),壮族,广西东兰人。第三届广州农讲所肄业生。参与领导百色起义,是右江革命根据地创建者之一。曾任广西省农民协会筹备处副主任委员、东兰农讲所所长、红七军前委委员、红七军第三纵队纵队长、二十一师(后改称右江独立师)师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等职。1932年10月被叛徒杀害。 陈伯民(1900—1930),壮族,广西东兰人。第三届广州农讲所肄业生。1925年9月任东兰县农民协会主席、东兰第一届农讲所管理员。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任河池县县长。是年12月,河池县为敌攻占,1930年陈伯民在转移途中被当地恶霸扣押。1930年4月在都安县就义。 列宁岩(东兰)农讲所组织机构图 农讲所开办经费由东兰各乡农民协会分担一部分,革命同志捐助一部分,但主要还是靠韦拔群变卖家里的田产来维持。由于经费困难,凡东兰籍学生伙食自备,外县学生则由农讲所负责供给伙食。 农讲所的所址北帝岩位于善学乡西南的半山腰,距地面三四丈高,有东平河流过岩前。洞里阳光充足、洞底平坦宽大,可容千余人。洞里原有北帝庙,后作为教员宿舍和讲台。 列宁岩是天然石洞,原名北帝岩。1930年红七军军长张云逸来到东兰,认为韦拔群在北帝岩宣传了马列主义,提议改名为“列宁岩”。1978年,叶剑英题写“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字迹放大后刻在岩洞口。 东兰农讲所入口有石砌拱门, 两侧贴有韦拔群亲笔写的一副对联: “要革命的站拢来,不革命的走开去” 正中讲台两侧的对联是: “土豪劣绅把人民当盘中餐,劳苦大众将豪绅作枪口靶”
列宁岩(东兰)农讲所课程表
东兰农讲所基本上是按照广州农讲所的教学模式来设置课程、进行教学的。不少教材也是直接从广州农讲所拿回来的。据学生回忆,东兰农讲所开设的课程有:“苏俄革命史”“经济学概要”“中国史概要”“三民主义”“法律常识”“农民协会章程和各地农运概况”等。此外还要学习军事知识和进行操练,教唱革命歌曲。 农讲所师生还在韦拔群的指导下,办了一个《花火报》,交流思想和学习心得。学生们还经常到武篆、江平、兰木、三石等圩作街头宣传,利用演讲、山歌、标语、传单等多种形式,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 第一届东兰农讲所原计划学习半年,由于当地土豪劣绅的破坏,便提前结业。韦拔群分配学生回各县、区组织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开展反对豪绅地主的斗争。 1926年2月5日,韦拔群领导的农民革命斗争,危及到新桂系集团统治的社会基础。新桂系派出警兵民团到武篆大肆烧杀掳掠。这就是震惊全国的“东兰农民惨案”。“东兰农民惨案”发生后,韦拔群等一面组织锄奸团,重整自卫军,相继处决罪大恶极的豪绅官吏,反击来犯的军队民团;一面利用当时国共合作的有利条件和孙中山扶助农工的政策,展开合法斗争。
广西省农民部第一任部长陈协五撰写的 《广西东兰农民之惨案》一文中 附上的《兰农惨案报告表》 在此期间,第二届东兰农讲所于1926年10月在武篆育才高等小学开学。分男、女班,男学生80多人,女学生40多人,还附设青年训练班。11月初,东兰县农民协会在县城成立,第二届农讲所也随之迁入县城高等小学校内。这一届农讲所学习的内容,除了同第一届农讲所的一样外,为了适应妇女班需要,还增加了识字教学和有关妇女解放、婚姻自主、男女平等等课程。学习期间,除政治学习、军事训练外,教员还带领学生到各屯进行宣传,组织成立农民协会。 第二、第三届东兰农讲所旧址——武篆小学 (今河池市东兰县武篆镇魁星街1号) 第二届农讲所于1927年3月结业,当时形势已开始紧张。不久,反动派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只是魔爪还没有来得及伸到东兰。在这紧急关头,韦拔群为加速培养革命干部,又于1927年6月初在育才高等小学校内办笫三届农讲所。因学生主要来自东兰、凤山、都安、河池等四县,所以这一届也称为“田南联县农民运动农讲所”。主任韦拔群,副主任邓无畏,学生220人。 学习的课程有:“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帝国主义侵略史”“中国经济学”“农运史”等。除上课外,学生还有军事训练和所外实习。本届学生参与了重要的实习活动——凤山战斗。反动军队到凤山镇压农民运动,韦拔群率农讲所学生到凤山阻击敌人。由于形势紧张,韦拔群将农讲所学生撤回东兰,提前分配工作,第三届农讲所提前结束。在东兰县农民运动的推动和影响下,右江地区的农民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二 1926年8月,中共恩(隆)奉(议)特别支部决定开办恩隆(今田东县)农民运动讲习所(简称恩隆农讲所)。10月开学,至次年4月停办。所长为担任过广州第六届农讲所教员韦义光,指导员为广州第六届农讲所毕业生韦如山。学员共有120名,免收学费、膳(食)费、宿费。 1927年4月,恩隆农讲所办班结束,全体学生经过6个月的训练学习,革命理论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同年春,中共恩奉特支在农讲所吸收滕国栋、林柏、黄树琛、邓平、农正业、蒙元升加入中国共产党,徐平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恩隆农讲所铸就了一批农民运动骨干和先进知识分子,为党在恩隆县建立地方党组织奠定了基础。 恩隆农讲所旧址——天佑昌商号 (今百色市田东县平马镇庆平街) 韦如山(1903—1927),壮族,广西恩隆(今田东县)人。1926年到广州入读第六届农讲所。曾任广西省右江农民协会政治指导员兼特派员、恩隆县农讲所教员,培训壮、汉、瑶族农民干部,深入农村进行革命活动。因积劳成疾,于1927年病逝。 图为韦义光烈士纪念碑。韦义光(1892—1940),广东琼山(今属海南)人。1925年受中共党组织派遣前往香港发动罢工。1926年先后任广州农讲所教员、恩隆农讲所所长。1938年以中共秘密党员身份任国民党琼山县参议、琼山县第三区区长兼武装大队长。1940年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三 1926年11月,广州第六届农讲所学生李为贵和东兰第一届农讲所学员李克、郑晴山到北流县(今北流市)开展农运工作,组织农民协会,开展“二五减租”和打倒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斗争。 1927年3月举办北流农民运动讲习所(简称北流农讲所),北流农讲所只开办了一期,共有学生83人。学生主要学习政治和军事,既有课堂学习,也有军事实操。另外,在课程之外,学生也积极投身到实际的农民运动中。1927年7月15号,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爆发,国共第一次合作全面破裂,北流农讲所被迫关闭。 北流农讲所旧址 (今玉林市北流市城东一路90号) 1927年7月北流农讲所学员毕业合影
四 1926年8月,广州第四届农讲所学生林培斌作为广西农运特派员到容县工作,11月在容县成立苍梧道农民运动办事处并任主任。林培斌在领导农运和学运中发展了数名骨干入党,其中有县农民协会会长何仲泽。同年冬建立中共容县支部,林培斌任书记。 为了培训农运骨干,苍梧道农民运动办事处和容县农民协会于1927年2月开办容县农民运动讲习所(简称容县农讲所),所长为何仲泽,教员有林培斌、黄启滔(广州第五届农讲所学生)、李植华(广州第五届农讲所学生)等共产党员。容县农讲所从容县、岑溪、藤县、桂平等县的农民协会中选取学生100人,进行为期2个月的训练。 苍梧道农民运动办事处成立时成员合影 (第一排左二为林培斌)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先后为广西培养了一批农民运动干部。从第三届起,就开始有广西籍学生参加学习。韦拔群、陈伯民就是第三届的学生。他们在广州农讲所提前结业,由当时中央农民部部长廖仲恺委任为农民运动特派员回广西工作。 第四届有广西籍学生2人。第五届有广西籍学生6人,其中黄启滔(即黄一平)、李植华,毕业之后都来到右江地区,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右江工农民主政府的骨干。 第六届由毛泽东担任所长,其中广西籍学生40人,占学生总数的百分之十二。其中来自左右江地区的学生陆炳堂(即陆玑璋)、陈鼓涛、韦日山(又名韦如山、原名韦天章)、赵秉寿、易挽澜等,日后都成了左右江地区革命运动的骨干。 《广西省农民部工作报告》详述农民部特派员 姓名及工作地点一览表
在广西开办的农讲所在大革命时期发挥了培养农民运动骨干、推动农民运动发展、为革命事业培养人才等多方面的作用。这些作用不仅为广西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全国农民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资料来源: [1]左右江革命历史调查组编:《左右江革命史料汇编》 (第一辑:史料综述),1978年印行。 [2]左右江革命历史调查组编:《左右江革命史料汇编》(第二辑:革命文献),1978年印行。 [3]中共广西区委党史研究室、中共百色市委党史办公室编著:《百色起义史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中共玉林市委党史办公室著:《中国共产党玉林历史 》(第1卷),广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