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欢迎光临 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 (广州农讲所) 官方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详细
浅谈博物馆的休闲娱乐功能——魏雅丽
【发布时间】:2007-08-15 15:14:00 【类型】:博物馆学 【点击次数】:818
        我国博物馆原本是文化事业机构,具有收藏文物、科学研究和社会教育三大功能,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大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闲暇时间不断增加,博物馆作为文化休闲的重要场所,也日渐成为人们闲暇时间的休憩地。[①]另外旅游业的兴起,一些博物馆成为旅游者的观光目标。知识性的娱乐主义在博物馆萌芽发展。博物馆逐渐附加和培育了休闲娱乐功能。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博物馆界还多将博物馆的主要功能仅仅限定在馆藏、研究、教育上,对博物馆的休闲娱乐功能认识不足。[②]
        在博物馆发展的过程中,对博物馆功能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博物馆的发展方向。博物馆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总是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对它提出的新要求。博物馆现象的产生来自于人类对文化珍品的私藏,早期的博物馆仅仅要求为藏品提供长期的展览空间。国际博物馆协会在成立之初,为博物馆下的定义就是:“博物馆是指向公众开放的美术、工艺、科学、历史以及考古学藏品的机构,也包括动物园和植物园,但图书馆如无常设陈列室者除外。” [③]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传统博物馆学把文物作为博物馆的核心取向,强调博物馆的收藏、记录、诠释和展示等功能。长期以来,观众的期望、兴趣或需要,在博物馆中是经常被忽视的。“搏物馆……生存着,有建筑物,有藏品,有照顾这些东西的员工,理所当然地获取资金供给,而且时常有稀稀落落的观众,来馆里观看,欣赏或赞叹展现在他们面前的物品,不过他们并没有成为这项事业的合作者。博物馆的首要职责是对藏品而不是对观众履行义务。”[④]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兴起的新的博物馆理念则以人的关怀为基本取向,强调博物馆的教育与休闲功能。许多博物馆学家指出:博物馆就是要背负教育与娱乐的十字架,正确处理人与物的关系。
        1989年 9 月在荷兰海牙举行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第 16 届全体大会上通过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第 2 条把博物馆的定义修改为:“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盈利的永久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⑤]这是至今国际上比较通行也相对稳定的博物馆定义。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设立博物馆是“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把博物馆的功能定位于研究和教育似乎不会产生任何疑问,这也是博物馆长久以来实际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但是把欣赏作为同等重要的目的之一,则是对博物馆的新要求。博物馆作为高雅的文化机构,通过陈列展示的艺术性、趣味性、知识性和互动性,使观众产生娱乐感,这种娱乐感可以贯穿于整个知识学习的过程之中,犹如涓涓细流滋润心田,清澈而淡雅,与在娱乐场所那种热烈、激动的氛围中得到的强烈的娱乐快感是不同的。
        但事实上,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的博物馆运作过程中,单纯强调教育而忽略审美、欣赏和娱乐,是我国博物馆中比较普遍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或许与我们的传统教育思想有关。在我们这个具有科举制传统的国家,教育是跻身仕途的主要途径,因而显得格外庄严和神圣。这种教育方式很少将教育和欣赏、审美及娱乐联系起来,否则会被认为轻率浮躁。另一方面,则可能与我们长期采用的陈列体系有关。与法国的美学式陈列体系及墨西哥的生态式陈列体系不同,在原社会主义阵营,大都采用文献式或纲要式展览体系,这一体系考虑较多的是陈列的知识传播功能,强调展览的科学性、逻辑性,强调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的结构,以便能最大限度地传播科学信息。[⑥]至于展览的艺术感染力、可欣赏性和审美方面的意义考虑不多。
        从观众的角度来看,很多人参观博物馆的动机是为了休闲娱乐。有调查显示,一般我国观众参观博物馆的目的集中在三项:充实知识、休闲娱乐、陪同家人朋友,其中休闲娱乐的比重呈上升趋势。[⑦]虽然有些学者对博物馆休闲娱乐职能持反对意见,认为博物馆就是一个收藏、教育、科研基地,而非休闲娱乐场所。但事实上,现代人生活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去博物馆感受安宁的氛围,欣赏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对于缓解压力等很有帮助。知识教育与娱乐趣味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界限。近年来的事实表明,观众参观博物馆希望能够在汲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身心的愉悦。
        博物馆从某种角度而言,应该是一个寓教于乐的场所。对博物馆观众的重要群体——青少年来说,他们更是注重博物馆的娱乐趣味性。从中国博物馆学会和中国文物报社承担的“加强博物馆展示宣传和社会服务工作调研课题组”撰写的《当代大学生眼中的博物馆——来自北京地区部分高等院校的调研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回答“你认为博物馆的职能是什么”(多选题)时,选择“休闲娱乐场所”的大学生占18.1%,另外对于“博物馆兼顾知识与娱乐”的问题,近一半(48.4%)同学选择了“娱乐趣味优先”。[⑧]中央民族大学博物馆学专业课题组的《孩子:“六一”节你会去看博物馆吗?——2000份北京西城与海淀中小学生调查问卷的抽样分析》显示,关于“博物馆在知识与娱乐二者兼顾的条件下,你希望娱乐趣味优先,还是知识教育优先”的问题,近70%的中学生选择“娱乐趣味优先”。[⑨]
        近年来,一些博物馆学家从增强教育效果的角度呼吁博物馆的展览要“寓教于乐”,要改变博物馆过分严肃的面孔,采用更容易理解的方式,使人们能在轻松愉悦中接受知识。这使得博物馆具有了娱乐化的倾向。1999 年 5 月 18 日“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就是“发现的快乐”,其中对主题的解释是:“博物馆既是一个公众获取知识的场所,同时也应当是向各年龄、各阶层公众提供欣赏娱乐的场所。作为一种学习手段的博物馆,呼唤着娱乐性和情感投入……。”
博物馆能够提供给观众多样化的乐趣、教育和享受,并能适应多种层次群体精神文化上的需要,逐步成为公众休闲娱乐的一个重要选择,进入了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普通公众认知和利用博物馆的水平在不断提高。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博物馆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做好展示工作。展览是博物馆特有的媒介现象。长期以来,我国很多博物馆的展览方式沿用以时间为主线贯穿人类文明与文化的历史性展览,整个展览就象一本翻开的教科书。基于传统理念的设计造成同行业内各博物馆展示内容和形式的雷同。这种趋同现象难免抹杀作为一个具体博物馆的个性化感受和体验。但现代社会人们到博物馆已经不是单纯地获取展品本身反映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参观获得一种文化休闲体验。博物馆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要求得可持续发展,势必要充分利用现代展示手段和技术(声、光、触摸屏、电视及其网络等),同时转变博物馆展示的设计理念,强调陈列设计的人性化。博物馆展示设计应重点关注观众在展示中的参与程度和体验感受。如充分考虑观众参观过程中实际接受与认知的能力,尊重他们的感受,重视传达媒介的情感特征(如幽默诙谐、深沉多情等)。基于体验理念的博物馆展示设计应当成为新时期博物馆展示设计的主流。
        其次,增加公共服务设施。博物馆并不只是展示的场所。随着现代博物馆思想的深入发展,博物馆不再把满足观众的智力需要当作惟一目的,而是努力营造舒适而功能多元化的内部空间,为观众提供更多的转换心情以及休息、补充体力的体验和感觉的场所,发展博物馆的休闲娱乐功能。如在展馆外开辟由博物馆文化与绿色环境相结合的花园,植物和文物复制件融入其中,营造博物馆文化与绿色植被相融的休闲氛围;在展馆内开设可供观众学习和休息的特色园地,增设茶室、餐厅、购物中心等等。从国际博物馆界来说,展览在博物馆业务中所占的比例已经有所下降,更多是从社会服务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何进行资源配置。西方博物馆——新建馆或者改扩建的馆,增加的区域基本都是公共服务的部分。[⑩]博物馆的总面积中,单纯的作为保管和展出的“业务”空间与休息、餐饮等服务空间相比,前者比例在逐渐缩小。在博物馆,谈话、吃喝像观看展览、参加专门性的活动一样受到尊敬。许多博物馆正在朝着新的方向发展演变,以适应它们诸如旅游景地、学术据点、接待室等多重角色身份。越来越受欢迎的博物馆,必定是集收藏、展览、演出、演讲等各种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活动中心。[11]
        再次,提供以人为本的人员服务。在国外,很多人喜欢逛博物馆,把博物馆作为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这固然与其丰富的馆藏文物、广阔的展示空间、先进的展示设备等有关,但不可否认也与其人性化的管理措施、工作人员热情的工作态度等有关系。在博物馆,观众是宾客,工作人员是服务者。在我国国内也有不少博物馆做的很好,比如上海博物馆,我们随时可以看到,负责检查服务质量的巡视小组穿梭在展厅,检查服务质量和漏洞。服务人员衣冠楚楚,和蔼可亲地迎送来往观众。负责卫生的保洁人员不停地擦拭地面、展柜等。而在发挥博物馆的休闲娱乐功能方面,作为沟通博物馆与社会桥梁和纽带的讲解员责任更是重大。讲解要有“艺术”,深入浅出,富有感染力,热情耐心,让观众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达到与观众互通信息,共同参与的预期目的。
        最后,加强宣传。应注意的是在博物馆的宣传教育中,必须以一般公众的接受心理为基点,采用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适当增加博物馆休闲娱乐功能的宣传。比如宣传博物馆组织举办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更多观众进入博物馆。在当今信息社会,对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充分利用,并发掘网络资源的优势,还要敢于创新,引进适当的、见效快的方式进行博物馆宣传,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的目的。
        现代博物馆既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重要的文化教育机构,也是公众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休闲娱乐是当今信息社会博物馆的一个重要功能。但需要指出的是,博物馆的休闲娱乐功能并不是说博物馆转变成了迎合民众低级趣味的娱乐中心,它还仍旧是高层次的文化殿堂。


[①] 中国人民大学休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琪延教授为首的“生活时间分配课题组”所做的抽样调查显示,按工作时间横向比较,目前我国职工闲暇时间的拥有与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职工差不多。王琪延教授认为中国的时间分配有很重要的几个趋势:工作时间在不断地减少,家务劳动、住宅时间减少,闲暇时间不断增加。
[②] 有关博物馆休闲娱乐功能的研究论文不多。有社会学家提出,从某种意义上说,博物馆也是休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从事休闲活动的场所。陈媛在《博物馆与休闲规划:闲暇时间与自由感》一文中指出,“博物馆休闲”就是人在闲暇的时候,能以轻松的心情去博物馆参观,并因而获致身心的愉悦。
[③] 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37页。
[④] [英]肯尼斯·赫德森:《博物馆拒绝停止不前》,王今译,《中国博物馆》,1998年第2期,第33—37页。
[⑤] 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版),第38页。
[⑥] 于萍:《博物馆旅游发展研究——以苏南地区为例》,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⑦] 王娟:《我国博物馆观众初步研究——以数据分析为基础》,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⑧] 曹兵武、李文昌主编:《博物馆观察》,学苑出版社2005年版,第12页。
[⑨] 曹兵武、李文昌主编:《博物馆观察》,第24—25页。
[⑩] 曹兵武、李文昌主编:《博物馆观察》,第111页。
[11] 蔡琴:《博物馆学新视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67—68页。
Copyright 2017-2020 www.gznj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粤ICP备18020563号